遲來的畢業證書
[2024/03/26]
女兒這張得來不易的碩士畢業證書,決不單單只是這一張紙可以詮釋的生命歷練!
她的碩士論文:
跨越教育邊界:非典型學習者的
自學與教育創新之路行動敘說。
足足近20萬字,262頁,簡直像在寫博士論文了。
生命中除了生孩子歷經千辛萬苦!最令我感到值得慶賀的就是今天了。陪著女兒到花蓮領取這張畢業證書。
這是一張歷經10多年,生命力蘊藏在體制內外不斷自我探索的年輕老靈魂裡,
她的自我挑戰與生命故事。從小看著可愛乖巧的她,長大後不斷交織輾轉的求學與工作歷程超艱辛!讓她如何嘗試在社會結構困境中,找到生命轉化的可能性,
在複雜、非線性的社會變化處境裡,致力於成為不臣服於現實、
願意不斷創新實踐的行動者。
連我這個媽媽都要讚佩、讚嘆啊。
☀️女兒今天拿到畢業證書的心情:
「想必認識我的人都知道,這張「畢業證書」得來不易,它距離我的上一張畢業證書,睽違了十多年,因此拿到這張紙的瞬間,我的心情五味雜陳。
自小在正規與實驗教育中輾轉、高中開始反覆休退學的我,人生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傳統教育體制有什麼怪怪的地方?同時對於學習方式與品質有一定的自我堅持,因此乖乖把課修好修滿、先拿到文憑再說的路徑對我來說行不通,我在意的是學習的意義和滿足感,也因此讓家人、身旁的人都對我極度擔心。在沒有學歷的那段時光裡,我也常深陷自我懷疑的漩渦,不知未來何去何從。
鑒於教改前輩們的開創,台灣在教育體制上仍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只有高中同等學力、大學肄業的我,後來可以用同等學力報考碩士,又剛好在花蓮有我非常想學習取經的五味屋顧瑜君教授和與我領域相近的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終於讓我在後來的學習路徑上看似回歸主流,但讓我能繼續探究我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和學習。
而我的碩士論文即在梳理自己一路走來,有點像在跟體制搏鬥、不斷反思教育制度、並參與教育創新改變的歷程。
我把我的論文內容與之前群島教育加速器的導師分享,她與我分享道:
「這份論文不僅是作為一份個人紀錄或者個人史來寫作,而是帶著從中再窺一個人對於教育觀的反覆思考和理解,可以如何影響一個人本身的成長和自我認知。由此,可能有一個更大的立意或者角度暗湧其中,我不知道你自己發現了沒有: 也就是我們不僅僅借助教育(體系,無論是學校這個物理實體還是教育流程這樣的無形非實體)學習世界和瞭解自我。
同時,『#一個學習者對於教育或者學習這個社會現象本身的再理解和再認識,#恰恰可以成為學習之內容和個人成長之磚』,這其實是目前的教育研究裡很少的。 這也是教育3.0的深刻本質,也是群島為何永遠從社會創新的角度看教育創新,而非僅僅就教育談教育。」
她所說的這番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路走來確實艱辛不易,常常看不見前方、不知道如何繼續走下去,但正是因為持續的省思與探索,帶領著我對世界有著不一樣的認識與理解,這些因需要自行摸索而累積出來的經驗,扎扎實實的奠基著我的生命發展與成長。我很慶幸15歲時的自己選擇休學踏上一條未知的道路,如今回頭看,我完全不愧對於當初的選擇。
我也深深的知道,一路上有諸多貴人的鼎力相助,沒有他們,我也無法走到今日,這一切不全然是因為我自己的努力。
有鑑於此,我希望自己的一路以來的經驗不該只作用於我自己身上,而該有機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親師生。同時,因為對更廣大的教育制度的探索興趣,我想往上繼續學習、探究更大的學習生態系統可以如何支持多樣的學習者需求,讓個人化學習成為可能。
所以這張紙代表的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