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農夫
對於在鄉下住了近40年,習慣了寧靜山林環繞生活環境的我而言,剛買房搬來汐止小城市居住的頭二年簡直可以用非常非常不習慣來形容,那時正值生兒育女當值家庭主婦的小日子,雖然我為自己挑了個偽鄉下落腳在大尖山山腳下小房子,後山大尖山幾乎是汐止區最大的一座山,家門前更是有一條康皓坑溪,夜深時分安静的能聽見溪流伴隨蛙鳴聲,且盡量簡單化挑一座電梯只對開2戶而居,但實質卻仍有著500戶住家的社區居住,交通及生活機能顯然便利許多.

但我居然仍很不習慣住在有電梯且人情味薄弱的都市叢林中,每隔2天就忍不住騎上小機車載兒女回山上老家溜溜,美其名為讓小孩快樂成長跑跳,實則為母的內心拒絕成長………。經常到了傍晚時分才肯回自己的家,這情況持續了約2年之久,我才慢慢習慣了都市居的節奏,和鄰居們的關係也融洽許多,終於適應並喜歡上這裡的生活環境。

住了幾年之後由於環保概念快速提升,政府開始在各個縣市興起住宅區域實行並獎勵都市綠建築與綠生活的行銷概念比賽,獲獎社區可穫得綠化社區的器財及植栽種植補助款。於是吸引了不少住戶興趣積極報名規劃並透過管委會向政府提出申請,將全社區的頂樓畫分出二大棟區域作為綠化基地,很幸運的是其中一大棟就我家頂樓。

由於汐止多雨潮溼,只要放晴頂樓以往通常都婆婆媽媽們晾衣曬被的必爭之地外也意外形成鄰居們偶而見面感情交流的地方。如今因為綠化生活及採有機栽種,上頂樓的人口數增加,年齡層分佈更廣簡直可用扶老攜幼來形容,年輕人上班上學去,退休老人以往大部分守著電視時閒悶得慌,如今有了這塊綠化屋頂,正好吸引了有農作經驗老人带领没經驗的鄰居一起從無到有的開會、購設備、買菜苗……一些瑣瑣碎碎小事中,逐漸增加鄰居人更多相處機會,5年多下來互動多了感情也是呈直線上升,時常形成左邊衣然是婆婆媽媽曬衣場,右邊出現平時是阿公自己上場手耕農作,假日带著兒子及小孫子跟著走出家門坐電梯上頂樓學種菜,小孫子拔拔草玩玩水,小跑步的來來去去,紅通通的小臉蛋時常可見。

慢慢的這塊綠屋頂栽種了許許多多青菜,每樣青菜種植量不多但很多元,感覺上上來頂樓的他們很享受著都市農夫所為他們带來的田園樂趣,因為時常可看見他們一邊揮汗一邊笑著聊著………更常掛在臉上的是满满的笑意。

後來經過二年之後種植成效很好,也因為為社區穫得獎項而有基金挹注,這群都市農夫們趁著中秋佳節社區舉辦的晚會及跳蚤市場,將採收的青菜義賣並把所得款以社區名義捐給家扶中心。

而我也因這塊綠屋頂受惠良多,因為它有著我熟悉的成長生活氣息,一種放飛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也變得更喜歡往顶樓跑,看著菜苗一點一滴從小小菜苗到翠綠可食一種成長茁壯的氣息,內心也會跟著欣喜幾分。鄰居還建了個小小生態池裡面養了幾隻魚,可活潑好動了一聽有腳步聲游得越來越快……

看著原本光禿禿水泥地如今已換上新装,眼前一大片綠意盎然令人驚艷的景象真好呀。而且和鄰居們感情更好了,所以到了蔬菜收成時,他們也都會很熱情的拿一些用袋子装著掛在鐵門門把上,而我也間接的享受到人情味带來的生活小確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