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非常窮困的年代,父親以代做農事維持一家大小,三個哥哥都跟著父親做,從沒機會上學。
她記得還很小的時候因戰爭關係,同村的人相約沿著溪流往上游避戰,她父親也帶著全家大小一起跟著逃難,花了數月居然穿山越嶺到了一處原住民部落定居下來。友善的部落居民會分享生活技能,如打獵、採摘野生植物做菜等等,如此平淡但愜意的山區偏鄉生活,讓她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戰爭結束後再沿溪下游回到老家,百廢待舉生活更苦,哥哥們陸續離家打工去,但希望她能去上學。在當時的年代,小學教育著重在學習生活技能上,她因此學會量身裁製衣服,以棒針編織毛衣,也學會利用地方的特產藺草做草蓆。當草蓆完成後與鄰家女孩一起過橋送去大鎮的集蓆站換錢後,最開心的就是去戲院看歌仔戲犒賞自己。
那年她莫名的被一個大家族的長子給看上,被訂下婚姻時才剛滿18歲,結婚時才見到丈夫的長相,原來是個帥氣爆表的公子哥,在北區小車站服務的站員,帶著新婚的她住在車站後方臨河的宿舍裡,轉角上的老街短短幾間房子而已,其餘都是滿山蒼綠,日子過得平淡但卻甜蜜蜜的。一年後因轉調擔任長程車的車長,行車終點若在半夜時,就需在當地的車站宿舍過夜,為免讓她孤單一人就搬回老家住。
剛回老家時,大家族裡有已病倒臥床的阿嬤,除了在臨近大鎮上班的公公和不識字的婆婆外,還有年已30未嫁的姑婆和婆婆娘家的兩個姪女和姪子,還有同年未嫁的大姑及還在讀初中的二姑,還有讀國小的小叔及婆婆肚子裏的小姑,所以她回老家半年後生下老大做完月子,還不到3個月就得背著自己的兒子替婆婆做月子。
每天除了服伺大大小小11個人外,養豬、雞、鴨是日常的工作,當年還沒有自來水時,得去家對面的公井來回挑水裝滿家裡的水缸供一家人用,而最累的是得挑兩大擔全家人的衣服去溪邊洗,溪石上的青苔常讓她滑腳摔倒,婆婆又不給看醫生僅給草藥店賣的藥貼,以致老年時嚴重脊椎側彎,X光照出每個椎間骨都歪七扭八的。
六個孩子陸續生下,日子仍是一成不變的服侍公、婆、姑、叔,家事永遠做不完。直到那年,她要求先生向工作單位申請城裏的宿舍,她想帶孩子們搬離,起因是婆婆不給她的老大讀高中,說是讀師範學校很好,不用繳學費還有得吃有得住,讀三年後就可以教小學賺錢了,但是與老大同齡的小姑卻可以讀高中然後繼續讀大學,明擺著不給她的孩子學費,可是先生的薪水都繳給婆婆,平時她做的藺草蓆都被婆婆賣掉也拿不到錢,連過年時都沒給錢讓孩子們穿新衣,只能接收小姑的舊衣給大女兒穿,然後大女兒的舊衣再給二女兒穿,男生就穿小叔的舊衣,因此,她很懷疑以後的日子,孩子們要如何建立起好的未來呢?
歷經三次的申請總算申請到一間剛蓋好的兩房一廳宿舍。空無一物的遷入後,婆婆還是一毛錢也沒給。她辛苦的編織外銷毛衣,要求孩子們努力學習,未來才能找個好工作。在孩子們寒暑假時就全家一起承包做代工,賺取每個人的學雜費。
孩子們很聽話,各個都以優秀成績逐步完成學業,有三個找到公教職業,另三個都在有名的大工廠工作,也各自結好家庭。
她雖然被一身病痛折磨到老,卻已滿足年輕時的願望了,95高齡也沒失智,天天被兒、孫、曾孫們圍繞著,開心喜悅的過日子。雖無法挺直腰桿,卻仍堅持飯後自己站立起來,扶著輪椅走著一圈又一圈的客廳到飯廳,堅強硬挺如美麗的日日春!好強!
她,就是我娘!
春夏季百花盛開時,小梅喜歡送阿太雞蛋花,說:「阿太戴著雞蛋花好可愛!好漂亮!」
可我卻每次看著路旁水泥縫隙蹦出來的日日春,就會想到娘。她,就如同窄縫求生、意志堅強硬挺的日日春,到老都是如此的堅強有毅力!
日日春, 沒有什麼土、沒人澆水、就只一丁點縫還是能長!
只要人類不拔掉就能年年發奮圖強!